首页 企业微信正文

教育之争,钉钉和企业微信谁能不辱使命!

李宣 企业微信 2021-02-22 1299 0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了世界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钉钉和企业微信的命运。“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钉钉和企业微信各自推出多项措施,助力教学流程线上化。一年来,二者不断寻找新的破局点,进一步打通教育局、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连接。而今,风云已被搅动,作为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教育领域的发力点,钉钉和企业微信谁能拿下关键局?

01、为什么要进校?

1月,钉钉举办了“云钉一体”组织架构调整后的第一次发布会,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后的钉钉公开亮相,并随之推出了两个教育新产品——教师版钉钉和局校家管理平台。教育业务正成为钉钉版图中更为重要的一块。


nengneng.jpg


对于钉钉而言,去年是爆发的一年,在教育领域的突破尤为明显。去年年初,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形势下,钉钉成为全国14万所学校、290万个班级的选择,1.2亿名学生通过钉钉上课,350万名老师成为钉钉主播。

不仅国内,被联合国翻牌的钉钉也成功实现出海。2020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学校和家长推荐了一份应用程序和平台清单,钉钉成为联合国首推的教学直播平台。

这样的破圈方式或许是2014年“为企业而生”的钉钉所无法想到的,但这也让钉钉更加坚定了做教育的选择。今年1月的发布会上,钉钉再次刷新数据:服务超过21万所学校、700万教师和1.4亿学生用户。

教育信息化赛道上,钉钉作为阿里巴巴的利剑出击,同时,它也有个无法忽略的对手,即腾讯旗下的企业微信。

“连接企业内部每一个人”,2016年,企业微信开始走进工作场景。和钉钉一样,企业微信也并不甘于只做轻量化的智慧办公软件。如何破圈,是企业微信一直琢磨的问题。2018年9月16日,企业微信宣布与无锡市教育局达成战略合作,入局教育之心显露无遗。

作为专业的数字化服务工具,而后的几年时间里企业微信不断深化局、校、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教育行业完善连接教育局、学校和家长的产品方案。

去年12月23日,企业微信2020年度大会上,企业微信透露已经服务了1400家教育局、20万所K12学校。同时表示将为教育行业提供6亿元数字化扶持基金,并为教育行业开放专门的特殊接口。

成功拿下智能移动办公领域的钉钉和企业微信,为什么都盯上了教育这块大蛋糕?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是关乎民生的事业,也是具有万亿市场规模的产业。2012年教育部公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智慧教育”概念兴起,打造智慧校园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与青睐。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智慧教育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智慧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我国智慧教育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根据相关预测,2020年我国智慧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将达7230.6亿元,到2022年我国智慧教育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企业为校园提供移动互联支持成为大势所趋。随着合作的深入推进,企业也不再只是提供技术支持,而是逐渐承担起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对入局的企业而言,走入校园不仅是业务的拓展,更加意味着巨量的用户和数据。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2亿人;专任教师1732.03万人。

面对巨大的诱惑,钉钉和企业微信心动了。

02、钉钉讲共创 企业微信重连接

“我们准备好了!”2019年3月3日,阿里杭州总部“未来校园”教育峰会上,钉钉用短短六个字,宣告自己要进军教育领域的魄力。

事实上,在2018年6月,钉钉就已经开始寻找学校共同研发教育产品。这也延续了钉钉以往的思路。

“我们要一起为中国的企业做一款‘用到爽为止’的产品。”2014年,原钉钉CEO陈航邀请杭州康帕斯科技公司CEO史楠前往湖畔花园时说到。当时,公司的日常管理正让史楠头疼。陈航的想法打动了他,钉钉和康帕斯成为共创伙伴。8个月共创期,钉钉的员工每天到康帕斯上班。无限贴近用户企业,钉钉团队方才真正触摸到企业的痛点和需求。

为了能给中小学提供一套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校园智能硬件的整体解决方案,钉钉一直保持和学校亲密接触。陈航曾经提到,“在我们和学校接触中,了解到很多长久以来没有解决的痛点,基于这些校园中的痛点,钉钉在产品上有了更深的思考,希望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帮助学校解决这些痛点。”

2019年3月,钉钉首次发布面向学校的专属版本“钉钉未来校园”,不仅包括校园管理、教学教研、家校沟通、学生成长档案等数字化管理平台;也针对校园安全、智能教室、家校共建等场景,提供人脸识别门禁、访客管理、学生入离校、云打印、无限投屏等服务。

这不是阿里第一次涉足教育To B业务,却是最体系化的一次布局。通过B端撬动C端,是钉钉一直的策略。但是,对于教育而言,还有重要的G端。如何连接体制内的学校,是困扰很多教育信息化平台的问题。为此,钉钉发动更多资源和渠道,从各地教育局开始,为进校铺路。

“全国大概有2800多个教育局,我们已经跑过2700多个,几乎跑完了。”钉钉教育线负责人方永新此前曾表示。拥有教育局的背书,也就不难想象为何去年疫情突然爆发之际,一众学校选择用钉钉上课。也正是因为这一次,钉钉成为一款国民级应用软件。

相比钉钉用一套解决方案闭环切入公校市场的思路,起初企业微信在腾讯的教育布局中更多是用来满足家校沟通和班级管理上的需求。

对于教育,腾讯早有必争之心,不仅着眼B端自建平台,亦盯准C端进行布局。而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推进,腾讯也愈加重视校园赛道。

2015年11月,腾讯智慧校园1.0版首发,在基础教育领域定位“教育连接器”,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内容。随着智慧教育的核心诉求发生变化,2019年,智慧校园平台2.0版推出提供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数据为导向,以更轻便、更灵活的模式,以教育局和学校为主体的模式服务。作为腾讯的战略级产品、推进数字化的“七大工具”之一,企业微信专注地承担着连接器的角色。

布局教育,企业微信对于自我的定位也很开放,这不仅表现在对生活、学习、工作场景的平衡与连接上,也表现在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上。企业微信合作运营总经理李致锋曾提到,“企业微信和微信的大生态一直都在讲的一件很核心的事情,就是‘连接’,我们把很大的能力做在连接上,连接人和人、连接学校内的设备,以及连接局、校之间的体系。”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网课平台被推向新的热度。尽管钉钉依靠前期对G端的重视,自上而下渗入校园体系,成为承载校园网课直播的主力军,但企业微信也不想错失机遇。背靠微信流量,企业微信承袭腾讯的C端优势,沿着连接一切人的理念,不断寻找出口:不仅提高群上限和会议人数上限,实现与微信的互通,还宣布联合微信支付、腾讯云、小程序,共同面向教育行业服务商推出专项渠道扶持政策。

钉钉和企业微信的高举高打,让一场抗疫救急战彻底演变为企业间的用户抢夺战。现在,这场争夺还在持续。

03、继续发力 谁能创造更多可能性

伴随国内防疫形势好转,学校复课后的机遇,企业微信和钉钉都不想错过。完成了用户积累后,钉钉和企业微信的新任务是如何让学生、家长和老师用得更方便。

去年4月,企业微信举办了首场教育行业发布会,发布针对基础教育行业的解决方案。为减轻老师、家长和学生日常沟通场景中的繁琐流程,企业微信推出“智慧教育四锦囊”,希望用一个渠道让各方实现有效沟通。

后疫情时代的校园之争势必激烈,对企业微信而言,与微信的连接依然是其利器。作为一款国民软件,微信无论在家长还是学生中的覆盖率都不容小觑。无需下载其它APP,通过微信便能实现家校互通,不仅降低了用户的时间成本,也容易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选择它,用户何乐而不为?

与个人微信之间壁垒消失,意味着企业微信链接的不仅是数字化的办公与学习场景,还有C端更丰富多元的社交需求。当企业微信开放更多接口时,其吸引力不言而喻。而与微信互通只是第一步,微信生态中还有更多产品可以互通,若能将这些能力打通,关于教育或许还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2020年企业微信年度大会上,企业微信方表示,在教育行业,企业微信针对教育局、学校及家长打造了协同方案,实现局-校-家充分的互联互通。同时,针对教培行业,企业微信也打造了适配方案帮助教培机构高效管理学员和学员群,开展线上招生与教学。此外,企业微信还针对家校互联、局校互联、批量部署三方面持续开放接口,方便合作伙伴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快速定制和部署。

面对企业微信的来势汹汹,钉钉也丝毫没有退让之意。作为教育信息化赛道中的重要参与者,钉钉不再独自起舞,而是寻找更多专业玩家合作互补,共建生态。去年5月20日,钉钉召开全国教育生态伙伴招募大会,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招募100家优质部署服务商和50家优质集成服务商,共同推进教育行业的数字化普惠。

1月14日,钉钉发布6.0版本,并推出“教师版钉钉”,同时面向教育主管部门推出局校家管理服务平台。据悉,教师版钉钉将老师们最常用的十几个功能,统一归拢到“教师工作台”上,老师只需在工作台一键操作,就能发布作业、在线上课、统计班级信息或者发放通知。钉钉推出的局校家管理服务平台则是为教育治理提供数字化支撑。

教育信息化之争,钉钉和企业微信持续发力。事实上,二者分别作为阿里和腾讯在办公场景的刀与剑,早已历经过无数次正面刚。这一次转战教育赛道,比拼的不只是效率,还有温度。面对更多常态化的场景,谁能留住用户,也将为自己留下在教育领域的更多可能性。


chaochao.png

企业微信授权服务商,客服电话:4006601126

更多企业微信的问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咨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