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号正文

ATM营销方法论,让每个短视频具有成为爆点的潜力!

李宣 视频号 2021-03-24 1302 0

众所周知,短视频已经成为品牌营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据权威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视频广告收入同比增长64.91%,而短视频广告增长高达106%,预计2021年商业短视频市场规模可达4800亿,日需求量约为40万-50万条,短视频广告强势崛起。

与此同时,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营销理论也层出不穷,大都是公司在多年经验与业务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科学化、体系化方法论,比如我们熟知的奥美的360度品牌管理、特劳特&里斯的定位、叶茂中的冲突、华与华的超级符号等。但在短视频领域,这样的营销方法论却寥寥无几。

我们通过专业的创意和拍摄执行积累、用心的短视频生产及投放全流程服务,创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短视频创意与营销执行理论,即ATM营销方法论,助力每一个短视频具有成为营销爆点的潜力。

本质上,营销就是改变认知、影响行为。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下:什么是ATM营销方法论?它又如何指导广告主影响用户?

ATM营销方法论中,“A”是指Attention,即注意力、兴趣;“T”是指Target,即目标;“M”是指Measurement,即测量、评估。整体而言,ATM营销方法论是一套关于吸引用户、表达广告主核心诉求、效果评估的理论。它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Attention

如何让用户产生兴趣?

在Attention阶段,我们注重从媒体属性和用户画像角度出发,让用户产生关注和兴趣。首先要“别刷走、看下去”,所以黄金的开篇3秒非常重要;同时要把握调性,整个视频的表达要简短明快有氛围,降低用户的理解与转化成本。

在这里,我们想重点强调“吸睛力”,它是短视频价值的基础。媒体平台上下滑动机制赋予了用户对短视频的灵活选择权,这对内容的“第一眼”吸引力构成极大的考验,也是后续用户形成认知和产生交互的基础。

一般而言,短视频的开头被称为“黄金3秒”,意味着创作者要在3秒以内设置一个能够让用户产生观看欲望的“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个冲突点、悬疑点、共鸣点,统称为“代入感”。那么,如何在前3秒抓住用户注意力,让他们决定看下去?

很简单,就是建立期待,在视频开始的前3秒就设下诱因,在用户心中植入某种动机,制造强大的吸引力。比如:文案诱因,通过设置悬疑文案来引导用户继续观看,“一定要看到最后……”、“结尾会有彩蛋……”、“后边更加精彩……”等;或者通过时间、空间、身份的描述引发用户好奇心,从而产生看下去的愿望。音效诱因,各种流行的段子都离不开魔性的音效,其魔性在于独特的音乐会给用户以条件反射,情不自禁地激发出特定的情绪,跟随音乐的节奏开始沉浸式的内心体验历程。IP诱因,不论是人物、品牌、音乐,还是其他脍炙人口的IP内容,一经推出马上能引起粉丝的共鸣。

总之,短视频要深入了解媒体特点与用户画像,明确调性,基于此推送用户关注、喜欢且能产生共鸣的接地气的内容,并以“短平快”的方式将视频的精华、悬念等可期待的因素直接传输给用户,从而建立用户“完播”的行动力。

第二阶段:Target阶段

如何表现广告主核心诉求?

在Target阶段,我们注重广告主的核心诉求与表达,倡导并推荐广告与内容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尽量让广告主的目标诉求可以通过场景、拍摄、演员的演技能够自然的表露出来,这样最终的效果转化也非常明显,让用户自己行动起来。

我们知道企业投放广告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品牌形象和提高收益,但广告表达及投放的方式千万种,如何选择适合广告主的形式?首先要读懂、读全、读透广告主的核心诉求。

目前,短视频商业化传播是广告主考虑的重点方向。他们改变了传统的短视频营销方式,不再简单的只是考虑流量,而是更加注重效果的转化。追求品牌和效果的共同作用,注重产品的实际转化成果,运营及内容策略成为较长时间内的关注重点。在短视频的内容和拍摄制作要求更高,短视频内容能够清楚地表达品牌的理念和价值诉求,拍摄制作更加专业化,在视觉展现上更容易吸引人。

短视频内容为王时代,广告主不能单纯地依靠自我宣传,而要输出有价值的创意内容,真正与用户有情感共鸣。短视频营销以内容为主要锚点,通过碎片化、娱乐化的内容快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之后利用内容进行气氛渲染、情感带入,巧妙植入并传递营销信息,激发用户冲动性消费欲望,引导用户进入转化环节。

我们倡导将信息流广告与内容结合使用,自然而然融为一体,不知不觉中传达产品卖点,激发用户行动。在此过程中,创意则是灵魂,广告创意要具有“关联性、原创性、震撼性”,这样才能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卫·奥格威强调,好的创意应把消费者的注意力引向产品,甚至不引起受众注意就把产品卖掉了。因此,广告创意与表现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广告效果。

创意丰富度源自变量的交叉组合


我们系统化整合影视制作各类资源、设立规范标准、提供营销指导服务、全方位为广告主提供营销策划、视频制作服务,公司对广告转化有着深刻的理解,深谙效果广告的玩法与规则,从脚本、拍摄、后期等层层优化,具备丰富的实操经验,始终以广告主的营销效果为视频创作的核心。

第三阶段:Measurement

如何对广告进行效果评估?


在Measurement阶段,一般来讲也是短视频营销开始线上测试阶段,我们提倡更多通过过程数据与营销结果相结合的评判方式,重点关注10秒完播率、整片完播率、用户反馈及交互数据(包括:点赞、评论、转发、复播等),以及营销的转化数据(如:重点的点展消、核心转化率、oCPM等),为短视频广告高转化率提供坚实基础。

广告的综合作用是通过广告效果来表现的,广告效果是衡量广告质量及成败的重要标尺,也是广告主实施广告策略的重要依据。目前对于短视频效果的度量和测量,从广告主的角度出发是比较直接的,他们更看重转化。相比品牌广告,效果广告的投放结果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测量,它与销售之间的转化关系较为明确,因此从触达到销售转化的中间环节都可以做到量化评估。

我们打通主流媒体,借助强大的投放数据追踪与分析能力,利用分析结果反哺创意生产每个环节,实现创意生产到投放效果反哺的运维闭环,每次创意生产都是用户体验和营销提效的再升级。

具体如何评估,按照一个用户从曝光到销售转化的路径和环节评估即可。那么从广告主视角出发,假设我投放了一波信息流效果广告,如何评估这波广告效果的好坏?有哪些评估指标?

第一是前端媒体指标。媒体端可以实现较好检测的指标,具体包括点击和转化两类大指标。比如:CTR,广告点击率,衡量曝光广告被点击的概率;CPC,由点击和CTR指标引出点击成本,即广告主购买一次点击付出的费用;CVR,广告转化率,这里的转化根据广告主的投放需求不同而不同,可能是注册、下载,也可能是留线索;CPA,由转化和CVR指标引出转化成本,即广告主购买一次转化付出的费用。在这里,广告主还需要重点关注视频播放量、完播率及互动数据等。

第二是后端广告主指标。广告主通过媒体端的广告投放获取下载、注册、留资等用户后,还要进行下一步的转化动作,因为它获取用户的最终目的是让用户付费购买。在这个过程,具体可以关注的指标有:新用户规模;新用户到购买的最终转化率;ROI,用户生命周期内贡献的消费金额;中间转化率和转化成本指标等。

综上,ATM营销方法论需要做好以上三阶段工作,并且这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扫码关注张老师,获取更多关于短视屏的资讯!


zhangxingjun.jpg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